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惠宁, 张文杰
中华护理杂志    2021, 56 (3): 325-329.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1.03.001
摘要1506)   HTML6)    PDF (823KB)(43)    收藏

目的 构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月,选择镇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09例患者作为模型建立对象,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40例)和营养正常组(6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别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及预测效果,并纳入72例患者对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0.33%;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年龄(OR=3.835)、吸烟(OR=8.091)、血清总蛋白(OR=9.103)、C反应蛋白(OR=5.947)和水肿(OR=5.709)。Hosmer-Lemeshow检验P=0.623,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2,约登指数为0.582,最佳临界值为0.604,灵敏度为0.625,特异度为0.957,实际应用的正确率为81.94%。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风险提供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及膳食结构调查
惠宁,张文杰,吴蓓蓓
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 (9): 1335-134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0.09.010
摘要539)   HTML1)    PDF (899KB)(13)    收藏

目的 了解经口进食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膳食结构及部分微量营养素摄入状况,为指导其合理膳食及制订相关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住院的106例经口进食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心力衰竭特异性微型营养评价量表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记录患者3 d的早、中、晚3餐及加餐情况。计算膳食中的各类营养素含量,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及2010年—2012年江苏省膳食调查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106例经口进食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营养风险,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约61.32%。心力衰竭患者蔬菜类、大豆类及坚果类食物的每日人均摄入量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要求;谷类薯类及杂豆、水果类、奶类及奶制品尚未达到推荐要求;畜禽肉类、水产类、蛋类、油脂类、盐类均超过推荐要求。每日人均摄入能量为(5 316.66±659.15) kJ,每日人均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别为(62.27±23.24) g、(51.27±37.81) g、(140.28±47.46) g,供能比分别为20.34%、33.42%、46.15%。每日人均摄入钠和铁高于推荐摄入量;每日人均摄入维生素B1和钾低于推荐摄入量。结论 经口进食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及膳食状况不容乐观。护士应加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风险的筛查和膳食指导工作,并对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患者制订相关干预措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护理专案在癫痫患者立体定向脑电图定位手术中的应用
张文杰, 史燕薇, 王惠娟, 李继平, 张国君
中华护理杂志    2019, 54 (9): 1318-132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9.09.007
摘要440)   HTML1)    PDF (1127KB)(8)    收藏

目的 探讨护理专案在癫痫患者立体定向脑电图定位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分析立体定向脑电图定位手术并发症的性质及发生原因,给予护理专案管理措施。将北京市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2015年1月—2017年1月开展护理专案前接受立体定向脑电图定位手术的100例癫痫患者为对照组,将2017年2月—2019年1月开展护理专案后接受立体定向脑电图定位手术的158例癫痫患者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手术及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专案的应用可显著减少癫痫患者立体定向脑电图定位手术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救治中的应用
赵阳 张文杰 梁仪 严金川 曹松梅
中华护理杂志    2017, 52 (4): 426-430.  
摘要382)      PDF (756KB)(13)    收藏
目的 探讨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区域化协同救治中的可行性及实施效果。方法 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区域化协同救治的院前基层医院、转运途中及导管室实施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比较实施前(对照组)和实施后(试验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救治的时间节点、治疗效果及主要住院指标。结果 比较两组的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患者到达医院至球囊扩张开通血管时间、转诊时间及获得知情同意时间、病死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使用耗材费占总费用的比率及使用药品费占总费用的比率、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区域化协同救治时间,改善预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救治效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